书法基础知识

一、 文字的发展: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,在已发现的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刻画的符号(陶文),便是和汉字起源有关的符号,也被认为是文字的雏形,在漫长的岁月里,汉字逐步发展为甲骨文、金文(大篆)、小篆、隶书、楷书、行书、草书等。
二、 书体:
(一) 甲骨文:刻在龟甲和兽骨上,是发现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,真实再现了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文字的本来面目。其已具备书法的基本要素:字的笔画平直瘦劲,两头稍尖,折角处多用方折,结构大小不一,疏密有致;章法错落参差,气脉贯通,自然天成。
(二) 金文: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,最早见于商代中期,兴盛于周代。笔画敦实,块面肥厚,结体比甲骨文紧密、平正,章法布局既井然有序,又错落有致。
(三) 石鼓文:是金文到小篆之间的过渡书体,书法工整匀称,线条圆劲,笔画遒劲凝重,结体有一定的规律,朴茂自然,在笔、结字和章法上,显示出一种成熟的艺术匠心。
(四) 小篆: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下令“书同文”,其推行的标准文字就是小篆。小篆的笔画粗细均一,字形取纵势长方,结体均衡对称,疏密均匀。小篆的出现,使汉字的结构规范定型,章法整齐划一。
(五) 隶书:这种文字改变了大篆的形体,变曲为直,变圆为方,化繁为简,书写起来十分便捷,即秦隶,秦隶发展至东汉成熟定型,成为汉隶,即隶书。隶书字取横势,左右舒展,用笔表现出明显的逆顺、粗细、背向、波挑等,增加了许多变化。结体紧密端庄,注意点画避让,有时又故意夸张而富有奇趣,点画间强调呼应。章法常取字距大、行距小的形式。
(六) 楷书:从隶书脱胎而来,其用笔法度精严完备,字形方正,结构严谨,更便于书写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,楷书取代隶书成为“正统”书体。初学书法多从楷书入手,以便打好基础。
(七) 行书:是楷书的快写国。既有楷书的结体和点画,又兼容草书的简捷流畅,书写灵活简易,又不难辨认,是学书者最喜爱和使用最广泛的书体。
(八) 草书:从隶书的草率写法发展而来,分为章草、今草和狂草。
1、 章草:比隶书简省,字字独立,波挑带有明显的隶书痕迹,有些笔画可以连带。结构取横势,大体保留了隶书的形体。
2、 今草:在章草的基础上加快行笔速度,把波挑去掉,书写时大量使用连笔,点画钩环盘纡,加强了呼应关系,在大章法中,字形大小相间,行与行之间也互相照应。
3、 狂草:运笔连绵环绕,结体奇特多变,跌宕起伏,字与字之间连接,行与行之间锁合,形成新的组合,很难辨认,是一种艺术价值极高的书体。
草书不易写好,初学不宜从草书入手。

上一篇:文房四宝 下一篇:没有了 返回
 

 

  晋风堂版权所有   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益田村3栋103室   电话:+86-755-83804189 13530461091 
粤ICP备15066755号